《工艺生态-漫谈录》第6集 如何运营一家木工坊(上集),最早一批木工坊创业成功了吗?

2024-11-20 17:09 漫谈工艺生态
4



现在很多人想以木工坊创业,那么如何运营一个木工坊呢?

这个话题吧,其实比较大,但这些年呢,我们接触过很多的这种咨询啊,作为一个资深老鸟啊,包括前些年呢,我们给很多这个算是跨行跨界吧,进入这一行,新手居多啊,因为这个木工房呢,在国内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。

很多人这个有点钱,有点文化水准,就想搞个木工坊,既有情怀寄托,又能挣点钱,又满足爱好,何乐不为呢,所以呢就会出现了很多的这个跨界。

据我所接触到的啊,就是大部分都是跨界进来的啊,我们说难听一点就是外行,就没有木工基础的人对这个木工啊,会产生别样的兴趣,这个屡见不鲜啊;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文职跨界,或者从一个外行变成一个内行,这么一个历程,这个话题比较长啊,我就慢慢聊。

先从中国第一代工坊,因为我是一个亲历者啊,当时我们国内呢有100家左右的木工坊,就跟我这样的,就是从外行,从别的行业跨过来,我们算是一个典型案例吧。

我呢是三个人创业,我有两个同学,那两个都是美术生,我是文科生,这样我们呢就通过开办木工房找一个创业点,刚开始其实也是很低估这个东西啊,就感觉这个没有那么难,实际上这个经历了中国的第一代木工坊,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,因为我是2008年辞职做这个事情的,那个时候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,但是还不多啊,十来家,然后那三年之内大概就涌现了有100来家,就是我们有连续知道的,有100家木工坊。

100来家木工房呢,这个当时还有很多联络,当时还没有微信啊,就是用这个QQ联络,QQ群什么的,慢慢慢慢的呢,就都消失不见了。

第一代木工房那时候呢,有一个利好,还有家具市场在,就那个时候啊,家具也还没有那么发达,就半手工的居多;那么工坊通过造物是可以生存下来的,那么为什么这99%的消失了呢,就是因为他们大部分看不起造物,就是做家具啊,因为为什么呢,跨界来的都不是当厂长的思维。

就说白了啊,大的木工坊就是能够这个盈利性的,能够对外营业的,只有两条路,我之前也谈过,一个是造物一个是服务,那个时候服务是谈不上的,为什么呢,一会我再详谈这个服务啊。

先说造物的变化,那个时候呢,人们对打家具和这种现代化,就是现代木工啊,造出来的家具呢,因为它符合设计要求嘛,很多客户就拿着图纸来找我们做,我们都不用设计,哎,他看到哪个红点奖,他看到哪个国外的好的设计,哎,我们就练习了一什么本领啊,看图变成3D图,那时候我们用SketchUp啊,然后再仿个七七八八,就满足了一个市场空白,就是市面上没有这个款式的家具,或者说什么特殊的空间,或者是什么特殊的材料。

比如说,他看中了这个商场的家具,但是呢就觉得材料不好、不实在,就找我们来做,所以说我们前七八年啊,都是一直靠造物,就是打家具,说白了就是打家具存活下来的,但是前三年说实话哈,我们没有真正进入到这个盈利的水平,只不过是什么,就有收入了,有收入有饭吃,但是呢没有利润。

什么情况下才有利润的哈,有工人,所以说三年以后我们就有了工人,我就说第一代工坊,因为基本都没有存在下来,我只能拿自己当例子了,因为他们造物是比较辛苦的,而且是什么呢,跨行过来的本来就需要大量的学习,而不是输出,对吧;而且是什么呢,这个做家具,就定制这一块来说呢,大家都没有成熟的经验,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交流,而且客户呢,非常的分散,就是需求啊,是很分散的。

有的做花架,有的做鱼缸,有的做家具,我们是什么呢,就是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,就连相机我们都做过,就老式的那个相机啊,哎动漫、模型,花架子、篮球板,就打篮球你知道那个篮球板吗,我们都做过。

就是说一呢,是锻炼自己的这个制作能力,因为都是新手嘛,第二呢 就是说这个也摸索一下,这个市场的需求到底在哪里,经过三年摸索,就说白了,我们就拿自己的劳力换来了一点报酬,这个相当于工资。

有报酬了,有收入了,就可以有饭吃了,但是呢很辛苦啊,我们是拿自己当工人用,对吧;但是呢,就说三年以后,我们呢自己也成熟起来了,就是对这个材料啊、市场需求啊、客户心理啊、定价呀,实际上我们3年才摸索出定价的模式来。

因为定制的物品太随机了,你连个定价的方法都找不到,那么经过三年的摸索,我们才开始招聘工人,当时我们的工人也不是普通工人啊,就是老木匠,那时候木工房我们已经建的很齐位了,就设备已经很齐全了。

老木匠他不会用这些东西,我们就培养老木匠,这样老少结合,我们学习他的伐锯啊,磨刨刀啊,哎这些基本功,他们呢跟我们学现代化设备,什么电木铣啊,什么压刨机啊,他们都没玩过,哎这样不影响造物了,就说三年以后加上老工匠,我们就有了很高的制作水准,那时候做的家具是非常漂亮的,而且这个用料又好,结构又好没得挑,价格还不贵。

所以说我们基本上那时候就订单,就是爆炸式的,就是一旦你做成型了啊,就是订单当时我们已经做到天南海北了,就北京都很多客户,但是呢这一块来说,一直不是什么呢,这个做木工坊的人的爱好。

因为他们还是把这事想得比较浪漫,造物这个事呢,就有点像加工厂对吧,有点土气,我们那个时候自己当工人,身上都很脏啊,因为这个木加工啊,他产生的这个粉尘特别大,满身的土,夏天你还能天天洗你,冬天你还不能天天洗澡,很麻烦呀。

所以就我们呢,是这个经历了完整的这个造物的这个历程,又加持了工匠,提升上去了,价格也上去了,利润也有了,但利润也不算很高,我们那个时候呢最高做到过两三百万吧,这么一个水平。

就不多的人,十几个人的团队啊,每个人有20多万的产值,我们自己呢,也当搬运工,也当设计师,也当这个业务员;因为你得有人接待吧,对吧跟客户交流款式,量房;你得有人送货吧,对吧,还得安装吧,这个还有机器设备要维护更新,还要采购是吧,配件、木料、油漆,事很多。

所以说现在呢,我就觉得一个工坊一个协作啊,特别是这种定制工坊,他协作的话,需要的这个要素还是很多的,而且至少是一个团队,但是呢他的回报不是很高,就是那种辛苦啊和那种忙碌下来啊,你会觉得这个回报比较低,这是一个事实,但是存活已经没有问题了。

但是我们同时起步的工坊呢,因为他不屑于这个给人打家具,或者说是什么呢,他还没有研究明白,熬不下去了,因为三年没有收入,这个东西可能谁也熬不了,我们呢就好歹有收入,只是说这个确实就是些辛苦钱,这么一个阶段。

这样的话呢我们又逐步的,开始走独立设计路线,其实也是造物,但是不再说是完全听从于甲方的了,然后呢就开始这个,就是自己这个模仿学习,设计出了自己的这个工艺品和家具,然后呢按照那种固定的模式去做,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
而且是什么呢,有两个成功的例子,比如说【木智工坊】,现在叫美璟啊,这个还是就是他现在做的比较大的,我估计现在已经接近一个亿了吧,是跟我们就同年起步的啊,这个赵磊,当时我们都在木工爱好者网站上,比较活跃。

另外一个呢,就是沈宝宏老师,但是他没有在木工爱好者论坛啊,因为他他有祖传的这个这个手艺啊,他的父辈呢这个是工匠啊,是木匠;他呢这个学的这个装潢,然后呢就从事了装修这个行业,然后他做了这个独立的‘新中式家居设计’。

那么这一代,他也是从小工坊起步的,只不过他就是一开始就是造物,就是看不上市面上的这些俗物,当时涌现了一批什么现象呢,叫独立品牌,就这些小众的,独立款式的。

赵磊呢他比较特殊,他是平板化的这个家具,他一设计呢就非常的商业,就是他就给电商已经铺好路了;那么沈宝宏老师呢,他是传统榫卯结构,加上这个优化了红木家具的设计,叫新中式,哎,他就是走的高端路线;我们这个呢就是给民做,然后做了一些,这个什么简约款式的,有一些是日式,有一些是简欧,我们走了这么一个路线,但是料、工都很实在,就这么几个特点。

他们其实两家都已经很发达了,到现在呢,基本都是上亿的产值,都已经规模化,同时美璟呢,在做很多装修的事情,这整装很高端;沈宝宏老师呢,他在济南嘛,这个他呢,就做的是一些高端的家具,也是以空间,主打的空间嘛,整体空间,但是定位不同,定位还是不一样。

那么,这个说的稍微有点啰嗦啊,就说讲到了这个中国的第一代,这个工坊的,这个这个生存,然后呢在我们继续往前走,继续这个更更迭版本,就说我们从学艺到给人家打家具,只要给钱就行,到自我独立设计。

在这个版本更迭的过程当中呢,后来就涌现了什么呢,这个一大批这个国内的这个办木工坊的,有很多啊大家都不知道啊,就是说实际上就是说这个,也咨询过我们,和我们有过联络啊,我们也尽可能的给予对方一些帮助啊,一些咨询啊,一些这个资料啊,因为我们经验也很少嘛,但是呢这个没多久就没动静了。

有的也是做家具,但是呢,就没动静了,有的呢就是这个看中了刚才你提及的一种服务性质的,就说造物嘛,这条线基本上我说成功案例也有了,我们呢也放弃了,我们呢就不再造物了,我们基本上就走向了一个木工教学的,这么一个路线,就是说服务职能出现了。

但是现在呢很多这个社会工坊呢,就是很多人如你所说很多人对这个东西有兴趣,有情怀有资金,也有什么创业转型的想法,就想把这个东西呢这个弄起来;因为我接触的人比你们要多的多,因为我有一段时间呢,这个从办学校以后啊,就给这些人去服务,就是帮他们去成立工坊,因为我们已经作为元老了嘛,对吧,就给他们去承办工坊。

到后来我发现啊,就是太穷了,哎第一呢,就是说工房的投入并不小但是呢,没有人说一上来就投入很高对吧,而且什么大家的认知比较简单,就是觉得有台刨、压刨这么几件工具,哎,就能把这个家具做出来,大家想象他这个门槛比较低。

一算也不贵啊,一个带锯2000块钱,一个台锯3000块钱,我这不万把块钱就攒起来了嘛,对吧,实际上这个花费很大啊,这里边咱就不说这些坑啊,就说确实有很多人走了这条路,但是没有一年两年你就听不见动静了。

哎当然也有一些这个续存下来的啊,不是很多啊,我也就先不说这些例子了,但你说这个现象确实有,一直到疫情前还是比较火热的,甚至我们疫情前还成立了木工房这个专业委员会,还是国家正经批的,就说明有这个社会现象了嘛。

但是疫情以后呢,这个就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,因为很多新生的木工坊就销声匿迹了,就一点动静都没有,哎然后你在咸鱼就发现了,大量的这个跟开饭店一样,转让设备的,本来就生存的很艰难,加上疫情那么三年,很多工房是开不下去的。

在这方面我也比较悲观,因为这个确实是这个经过疫情以后呢,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,特别是理想主义者啊,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,这么一个现状。

嗯,那现实就是说它就是一个很难盈利的一个,就是说你想拿这个创业,基本上就别想挣什么大钱了。

是这样,我觉得呢,这个中国的这个木工坊的这个现象啊,不会消失,还会随着经济的这个复苏也好,还是说这个疫情以后呢,这个创伤平复掉以后也好,我觉得啊,这两年还会有大量的人来搞木工坊。

为什么呢,就说这个事是拦不住的,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,他就是想当然,这不是贬义词啊,就是你没有入一个行之前,你肯定是靠想象,或者靠什么呢,市面上就是浮着的这些信息,就表面信息表面信息挺好啊,对吧。

你看前些年涌现了一些很美的木工坊,这些工坊呢,这个摄影也好,环境也好,器物也好,都表达的比较浪漫,表达的比较唯美,这就抓住了一批这个,有点闲、有点钱的这些小资情调。

但是呢就说从一个亲历者来说,木工啊,是一个比较脏的一个行业,就是他的环境,你就是不管怎么除尘,不管怎么美化,他都是一个比较脏,而且伴随着危险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,况且你说的啊,就是挣不着大钱,确实如此,挣不着大钱呢,也阻挡不了很多人进来。

为什么呢,就是我们那些年就帮社会去建工坊嘛,到后来我们转向给学校去建了哈,社会的这些工房他们有些就没打算挣大钱,这些人是理想主义者,很多是文艺青年就在这了,他们就想的就不是那么乐观,但是呢,事实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悲观。

就是你不是说运营这个事吗?我给你说几个典型的坑哈。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
推荐内容